遼寧非遺傳承人深入川南開展文化交流活動

桮小麗在布拖縣傳授滿族刺繡技藝。
11月12日,記者從省文化和旅遊廳瞭解到,根據文化和旅遊部、中央文明辦《2020年文化和旅遊志願服務工作方案》,遼寧省文化和旅遊廳組織安排我省11位非遺傳承人於11月10日、11日赴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布拖縣,開展2020年“春雨工程”志願服務項目——遼寧非遺川南行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展演活動。我省非遺傳承人與當地文化工作者進行文化交流,開展文化志願服務。
省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選調了遼西木偶戲、阜新瑪瑙雕、核雕、烙畫藝術、指畫藝術、傳統木版年畫、錦州麪塑、初春枝滿族剪紙、瀋陽桮小麗滿族民間刺繡、李氏民間掐褶紙10個國家級、省級項目的11位傳承人,組成遼寧文化志願服務團隊。11月10日,布拖縣文化館迎來了300餘名來自布拖縣民族小學的五年級學生。遼西木偶戲優美盤旋的長綢舞一開場便吸引住小學生的目光,在傳承人的鼓勵和引導下,他們走上台前與傳承人互動交流,學習操縱偶人翩翩起舞。
錦州麪塑非遺項目傳承人張斌的展示台前擠滿了小學生,他們興致勃勃地欣賞着擺放在展台上的麪塑作品,看到張斌現場演示,他們的眼前一亮,躍躍欲試,想向張斌學習麪塑。見此情景,張斌不僅手把手教幾個小學生面塑的基本造型要領,還贈送給他們麪塑人偶。張斌告訴記者,這次到涼山彝族自治州開展文化志願服務活動,不僅為當地百姓提供了他們所需要的文化服務,也讓更多人瞭解到遼寧非遺文化。
11月11日,我省非遺傳承人一行來到布拖縣撒依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來自大山深處的彝族同胞用新奇而質樸的眼神打量着具有遼寧地域文化特色的非遺作品。傳承人們將作品放在他們的手中,細緻地加以講解,並相贈充滿着關愛與温度的非遺工藝品。滿族民間刺繡項目傳承人桮小麗向彝族姐妹傳授滿族刺繡技藝一絲不苟,她不僅介紹了基本針法,而且介紹了滿族刺繡的構圖特點與審美特徵。彝族姑娘們認真地學習研究刺繡針法,同時也向桮小麗介紹了彝族刺繡技法。桮小麗表示,這次到布拖縣開展文化志願服務,也學到了很多當地的民俗文化知識,瞭解了彝族地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這是難得的交流機會。
為期兩天的活動,來自遼寧的非遺傳承人用實際行動體現出文化志願者的使命擔當。遼寧非遺川南行非遺展示展演活動是2020年全國重點貧困地區“春雨工程”志願服務項目之一,這項活動通過文化惠民展示遼寧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藴,搭建共促兩地文化交流的橋樑,助力脱貧攻堅。
1、北國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於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北國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北國網的各項資源轉載、複製、編輯或發佈使用於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複製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國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北國網書面授權。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北國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北國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佈,可與本網聯繫,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