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綠色發展"新機遇" 繪就美麗中國"新畫卷"
核心觀點: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員子房先生認為,一手抓制度設計,一手抓落細落實,綠色發展生根見效;一手抓治污攻堅,一手抓統籌兼顧,綠色發展穩步推進。進入新發展階段,上下同心、幹羣同力,依靠自上而下的制度設計和自下而上的全民行動,將匯聚出強大的“綠色合力”,繪就出一幅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中國“新畫卷”。
生態治理,道阻且長,行則將至。“十四五”規劃建議指出,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完善生態文明領域統籌協調機制,構建生態文明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十三五”時期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時期。我國以一系列有力舉措,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綠色答卷”:2019年單位GDP能耗比2015年下降13.2%,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82%,地表水質量達到或好於Ⅲ類水體比例達74.9%……一個個數字記錄下“十三五”時期生態領域的根本性變化、歷史性成就。
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的背後,是我們這個擁有14億人口的最大發展中國家,堅定走上一條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發展之路。近些年來,我們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按下綠色發展的快進鍵。從持續增綠,創造“全球新增綠化面積的1/4來自中國”的奇蹟;到大力治沙,不斷實現從“沙進人退”到“人進沙退”的轉變;再到持續減排,讓藍天白雲成為生活的常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和行動。
地方不再把生態環境保護看成給發展“拖後腿”,而是將綠色發展作為新機遇和抓手。今年筆者在青海省海南州的一些地方走訪,就看到依託生態發展起來的清潔產業,不僅可以造福一方,還可以繼續鞏固生態稟賦、改善生態環境。在共和縣塔拉灘光伏產業園內,一片片光伏電板下長滿了茂盛的青草,羊羣在光伏電板下悠閒地吃草,當地村民稱它們為“光伏羊”。過去,塔拉灘是一片荒地,由於風沙大,土地荒漠化嚴重,無法放牧。自從建設了光伏電站,鋪設的光伏電板可以阻擋一部分風力和光照,草場生態得到有效恢復。不少村民在光伏園區放羊,獲得了可觀的附加收益,生活更加有盼頭。
綠色在神州大地上不斷延展,為人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幸福感。如今,在北京、重慶、青島等地,不斷增多的城市森林、口袋公園、小微綠地,讓人們工作之餘能找到一片清幽雅緻的休閒之地;在各地綿延的濱江綠道,人們不必走遠,就能盡情體味山水林城勾勒的自然之美。“十四五”時期,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一方面要堅決摒棄損害甚至破壞生態環境的發展模式,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另一方面還要增強全民族生態環保意識,鼓勵綠色生產和消費,倡導健康飲食文化和良好生活習慣,推動形成健康文明生產生活方式。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一手抓制度設計,一手抓落細落實,綠色發展生根見效;一手抓治污攻堅,一手抓統籌兼顧,綠色發展穩步推進。進入新發展階段,上下同心、幹羣同力,依靠自上而下的制度設計和自下而上的全民行動,將匯聚出強大的“綠色合力”,繪就出一幅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中國“新畫卷”。(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員 子房先生)
1、北國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於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北國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北國網的各項資源轉載、複製、編輯或發佈使用於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複製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國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北國網書面授權。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北國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北國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佈,可與本網聯繫,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